“虽然说不应该在一个赛道很热时投资,但现在不投机器人就再也赶不上了 ,今年必须投上几家公司。”今年年初,一位资深投资人曾这样向财联社记者直言不讳 。
正如其所言,近期 ,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史无前例的“吸金 ”热潮,头部厂商屡获巨额资本注入,上市公司也争相入局 ,行业热度甚至超越了上半年的新品发布“狂欢”。
“市场非常大,订单非常多,目前我们在手的订单已经有4个多亿。”数字华夏公共关系总监吴为此前告诉财联社记者 。但另一边,智平方副总裁莫磊博士也向财联社记者坦言 ,“我们也要认识到,当前具身机器人处于商业化的早期。 ”
在资本蜂拥而至的兴奋与产业化落地的冷静之间,人形机器人行业或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“冰火两重天”式博弈。
百亿资本涌入
今年以来 ,人形机器人赛道无疑是资本市场上最耀眼的那颗星 。仅仅是过去的一周内,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大额融资消息接踵而至,头部公司估值水涨船高。
财联社记者从国内协作机器人龙头越疆(02432.HK)方面获悉 ,公司在日前完成了定向增发,募资总额达10.37亿港元,净募资10.22亿港元。越疆方面告诉记者 ,这笔巨额资金将专项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创新 、寻求机器人价值链投资以及深化全球化布局。据了解,越疆已在今年6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Atom的批量交付 ,并推出了全球首个融合“机械臂+人形机器人+六足机器狗”的具身智能平台 。越疆方面告诉财联社记者 ,目前其人形机器人已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市场关注和全球交付速度。
众擎机器人亦在7月21日表示,公司在近期连续完成了Pre-A++轮以及A1轮融资,融资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。此轮融资阵容豪华,Pre-A++轮由小鹏汽车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投资 ,A1轮则由京东领投,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、银泰集团、华控基金 、达晨财智旗下国晨基金、黄浦江资本等知名机构共同参投 。更重要的是,中东资本、国香资本 、弘晖基金等早期投资方也积极选择了连续增资 ,展现出对众擎机器人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。众擎方面向财联社记者透露,这笔资金将助推公司在量产交付、产品矩阵拓展、具身智能应用落地等方面实现强劲发展。
资本的狂热远不止于此 。逐际动力、云深处 、帕西尼.....多家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在7月官宣了最新融资消息,据IT桔子数据 ,截至目前,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99起投融资事件,已经远超过了去年全年的67起。
资本蜂拥而至 ,到底什么样的机器人厂商更获机构看好?
半山创投董事长戴福全告诉财联社记者,在投资人形机器人整机时,他们更看重团队的软件控制能力 ,即在机器人大脑(具身智能)和小脑(运动控制)上的掌控力,并更看好应用于特定场景的垂直类模型;其次是硬件成本控制能力。他认为,中短期更看好类人形模式,比如人形上肢加其他的非足式底盘设计 ,在特定商业场景的使用 。他预计,这种机器人在未来三五年就会有一些细分市场的龙头跑出来,可以期待未来在不同场景产生多个百亿级市值企业。
此外 ,除了VC/PE的积极押注,各界传统上市公司也展现出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浓厚兴趣,纷纷跨界或深化布局。
主营电机方向的兆威机电(003021.SZ)近日拟筹划发行H股 ,并明确表示将持续聚焦于灵巧手产品及其关键部件,进一步融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;新能源车厂赛力斯(601127.SH)也已悄然布局机器人赛道,申请注册了ROBOREX商标 ,同时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与具身智能、人形机器人相关的招聘信息;主营智能包装装备的东方精工(002611.SZ)日前发布公告表示,公司已与乐聚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 。
政策、技术与万亿美元级市场“引爆 ”风口
人形机器人领域之所以能在短短数月内成为资本竞逐的“新宠” ,背后是政策 、技术和市场前景的强劲推动。
首先是政策的支持。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乔安然告诉财联社记者,政策的密集出台是人形机器人赛道爆发的重要驱动力。工信部等部门此前发布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到2027年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。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,相继发布激励政策 ,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,推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。
例如,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《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(2025-2027年)》中 ,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,形成量产产品不少于50款,在三大场景实现不少于100项规模化应用 ,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,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其次是AI技术突破带来的“想象空间” 。 戴福全告诉财联社记者,AI突破临界点带来的认知能力跃升 ,显著提升了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,是促使上市公司争相入场的重要因素。智平方副总裁莫磊博士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,这次技术变革的核心是物理世界大模型技术 ,也就是具身大模型技术,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是最核心的要素。
最后是万亿美元级市场的巨大诱惑 。行业研究机构普遍预测,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别。摩根士丹利更是大胆推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美元,并预测中国可能会有3.023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。其中 ,To B场景被视为人形机器人核心落地领域,在制造业、服务业、物流仓储等场景,需求缺口显著 。这种对未来巨大市场的憧憬 ,成为吸引海量资本涌入的根本动力。
目前,标志性的大额采购订单已经频现,近日 ,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成功中标中国移动(600941.SH)旗下公司“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”,总金额达1.24亿元。
万创投行研究院院长段志强向财联社记者坦言,投资机构关注人形机器人 ,一部分是出于追逐热点 、提升行业影响力的考量,另一部分则是的的确确看好其未来的发展,希望选取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项目 。这种既有“短线热点 ”考量 ,又有“长线价值”追求的资本心态,共同促成了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的“狂热”。
量产“卡点 ”与场景“博弈”仍待解
然而,在这片资本的沸腾和市场的高预期背后,人形机器人行业离真正的商业化落地 ,似乎仍有一段距离。量产能力,正成为决定人形机器人能否真正走入现实的终极考验。
“做一个Demo很简单,但要做量产却非常困难 。”吴为表示。一位人形机器人企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直言 ,如果只是偏硬件本体的交付,相对容易;但如果是具有具身大模型、软硬一体的交付,则非常困难 ,这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
他强调,真正具有大脑、具身大模型的机器人,交付几百台在行业来说都是很大的事了 。吴为此前也透露 ,“量产不是简单复制,目前我们大多数产线依然依赖研发人员手工完成。虽然一些小批量的生产不会有太大问题,但一旦进入大规模生产 ,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”。
财联社记者了解到,目前大多人形机器人企业所说的“实现量产”往往是百台级别,“实现千台交付”已成为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公开的目标 。
除了生产工艺的挑战,关键零部件的产能瓶颈也日益凸显。众擎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,行星滚柱丝杠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复杂 、技术门槛高,且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供应商数量有限,导致产能爬坡速度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增速。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乔安然也指出 ,当前整机制造成本仍然较高,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近日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表示 ,今年年底将推出人形机器人 Optimus第3版原型机,预估2026年开始量产Optimus,目标5年内年生产100万台。或将为行业的大规模量产带来新的风向标。
此外 ,财联社记者注意到,不同企业间对人形机器人未来可能落地的场景有着不同的看法,行业仍处于一场激烈的“路线之争 ” 。
以特斯拉、优必选(09880.HK)为代表的厂商 ,明确表示产品目标工业场景。优必选今年以来已在多家车厂完成了其工业人形机器人的实训;智平方副总裁莫磊博士也表示,公司的节奏是先从半结构化场景切入,逐步拓展到非结构化场景,例如工业服务 ,目前已与头部车企、半导体企业以及生物科技达成了合作。
然而,也有厂商认为C端的交互场景才是人形机器人“打开的正确方式”。深圳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市场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坦言,“工业制造领域切入非常难 。进工厂要先考虑能否真正实现功能 ,比如能不能把螺丝打进去,精度要求非常高。相比之下,交互的机器人容错程度更高 ,说错话大不了被批评,但工厂不能容忍错误。”
但是就目前产业的进程而言,人形机器人落地到交互场景仍是任重道远 。
万创投行研究院院长段志强将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分为“与人接触类 ”和“与人非接触类”。他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,当前最成熟的“与人接触类”应用实际上是展示,例如宇树机器人在春晚上的表演,更多是为了吸引眼球而非实际商业价值;而更具想象空间的“功能型”人形机器人 ,例如照看失能人士或老人,虽然是未来的重要方向,但目前在技术 、场景应用、成本和经济性方面都尚未达到大规模投放的条件。乔安然亦表示,C端家用场景要求功能多元 ,对机器人数据处理和自主交互能力要求较高,需要政策、法规、技术等多方面共同努力,商业化落地仍任重道远 。
尽管挑战重重 ,但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抱有极高预期,认为2025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将在中国“被广泛采用 ”,中国有望在该赛道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,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差距将逐步拉开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,“下游应用”将是今年剩余时间机器人行业的主要关注点,推动实际应用 ,从真实工作场景中收集数据,有助于形成研发和应用的良性循环。
(文章来源:财联社)
领航优配:最靠谱的炒股杠杆平台-马斯克公布脑机接口重大进展:受试者增至7人 未来有望控制人形机器人
热点:配资头条九 龙 证券i如何开户呢-美银调查:全球经济衰退担忧消退 投资者对股市悲观程度创18个月最低
仁信配资:股市配资开户-群雄逐鹿!万亿AI芯片市场 谁主沉浮?
十大配资公司:配资公司选配资配资-量产在即,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关键节点
热点: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区别-亿纬锂能(300014.SZ)抢占人形机器人赛道先机,丰富技术储备助力锂电池龙头获得卡位优势
热点:期货资管账户是什么意思-解码中国平安2024年报:答卷超预期 双轮驱动定义未来